“先睡心,后睡眼”這句養(yǎng)生“老話兒”意在說明,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,在睡覺之前要讓自己心情舒暢、平和安靜。內心安逸才能讓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得到充分休息,有利于身體健康。
現(xiàn)代人生活、工作壓力大,情緒得不到及時調節(jié),心理矛盾沖突多,豐富的夜生活導致生物鐘紊亂,在本該入眠的時候,大腦仍處于亢奮狀態(tài)。而要真正睡著,則需要一兩個小時的準備。
久而久之,就會引起失眠,即使睡看了也處于長時間的淺睡眠狀態(tài),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息,大腦過度疲勞,就會造成神經(jīng)衰弱。隨之而來的還有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緊張且波動大、容易興奮悲傷、精神狀態(tài)不穩(wěn)定,甚至出現(xiàn)抑郁傾向。
專家指出,失眠超過3個月以上,程度嚴重到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,排除身體某處的病變或感染,就可以診斷為神經(jīng)衰弱。所以,睡前養(yǎng)心很關鍵,要讓自己徹底放松下來,拋開各種雜亂思緒,閉目養(yǎng)神,心靜才能入眠,這符合人體規(guī)律,也順應自然規(guī)律。
“先睡心,后睡眼”這句話最初來源于宋代蔡季通《睡訣》,它告訴人們“心不靜,則無眠”。中醫(yī)認為,擁有良好睡眠的前提是養(yǎng)心,而后才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,讓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得到調養(yǎng),實現(xiàn)“養(yǎng)陰培元”的效果。所以,掌握科學合理的養(yǎng)心睡眠方法,對養(yǎng)生是非常重要的,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情緒波動不宜養(yǎng)心。
從中醫(yī)的角度來看,失眠主要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情太過而致。這些情志,讓我們感受生活中的悲苦喜的,優(yōu)愁思緒。不過,萬物皆有度,過之則傷人傷己。所以,保持內心的平實和安定,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,還會影響個人對生活的態(tài)度和看法。
當我們躺在床上時,要息心忘慮,摒除生活中的各種煩惱,學會意境法,想像自己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或田野里,天高山遠,置身其中會覺得萬物的渺小,放寬心,比自己徜徉在這無邊無際的世界里,不僅養(yǎng)心,還養(yǎng)身。
最忌諱的是一心求睡眠,緊閉雙眼,越睡不著越急,心情越急躁越睡不著。如此惡性循環(huán)下去,造成思想負擔過重,精神壓力加大,睡眠質量降低,這也違背了睡覺休息的初衷。所以,不要把睡眠當成一項任務,而是順其閆然,放松身心,這樣更容易入睡。氣血不足不宜養(yǎng)心
有一類入群,他們因氣血不足而導致血不養(yǎng)心、臟腑失和,加重了睡眠障礙。如果身體出現(xiàn)心神不安、躁動煩亂、心悸嚴重、易驚易怕、畏縮懼憂等癥狀,這是在提醒你氣血不足了。此時可以使用一些食療方或小藥方,改善氣血循環(huán),凋養(yǎng)臟腑:只有各器官各司其職,才能保障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行、保證工作和生活的詩續(xù)。
專家提醒:營造一個適宜睡眠的好環(huán)境、養(yǎng)成有助于睡眠的好習饋,也同樣重要。
首先,改變透支睡抿的壞習慣。有人認為,將大好的時光用來睡覺太可惜了,一天只睡3-5個小時,5天工作日的睡眠時間累計只有15-20小時。時間一長.睡眠不足就會對身體敲起警鐘,失眠、神經(jīng)衰弱、煩躁不安、心情起伏大、情緒消坂等癥狀就會隨之出現(xiàn)。所以,睡眠是不能透支的。
其次,正常的飲食、起居作息應和日出日落耍相吻合。過度荏脫時間限制.容易使身體生物鐘紊亂.從而影響內分泌.機體組織的正常工作和運轉。
再次,睡覺時要保持正確的體位。“臥如弓“的睡眠姿勢是科學的。同時,右側躺有利于時心、臟腑的調養(yǎng)和休息。
最后,改變睡前喝咖啡、濃茶的習慣,這些飲品使人精裨亢奮,提神醒腦,大腦轉為積極狀態(tài),很難入睡。